近年来,文山州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2015年云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村街区企业评选中,广南县入选云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西畴县兴街镇兴街村入选特色文化产业示范村,文山市珠宝一条街(文新大道)入选特色文化产业示范街区,广南县跃升民族银饰工艺有限公司、西畴县云南千之刺绣文化有限公司入选特色文化产业示范企业。同时,文山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着瓶颈制约。 一是空间分布零散,产品集中程度不高,缺乏联动性。传统手工艺品主要分布在各县、各乡镇(村),要想购买当地特色工艺品(特产),需要来回奔波,无法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的心愿。 二是产业化程度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品牌优势不强。大部分特色文化产业仍然停留在自产自销的水平,生产规模小、效率低、流动资金少、产品缺乏创新、从业人员不稳定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人文消费环境的改善,我国人文消费环境已经从传统地按照品质、价格、便利、功能等因素为导向的消费观,转变为重视品牌、体验、实时互动等因素、以情怀为导向的价值消费观。特色文化产业要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不仅需要具备相对应的产业链,进行资源的整合利用,而且需要确定品牌价值,以最大程度的贴合目标消费市场的心理需求。 三是产业发展起点低,特色文化资源经济量能化率低。文山州虽然有着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但由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高端创意人才不足等问题,使特色文化资源经济量能化率低,区域特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的潜力没有充分地挖掘和利用。 四是开发利用和保护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有些特色文化资源、传统手工技艺已失传、消亡。以传统手工刺绣业为例,现代工业工艺对传统民族手工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生产出来的大量的实用性刺绣品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使千百年来刺绣传统的民族手工艺术文化的传承、发展逐渐被打破。一些传承几千年的刺绣工艺面临失传、消亡的现象,传统手工刺绣业传承、保护与发展出现危机。 五是产业人才匮乏。特色文化产业管理水平偏低,相关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特色文化产业缺乏传承者、文化创意型和科技型人才。 建议: 1、搭建集产品展示、体验、销售为一体的特色文化产品平台,形成特色文化产业链,打造特色文化知名品牌。 2、以“互联网+特色文化产业”的形式,建立网站、微信平台、淘宝平台进行线上售卖。采用线上售卖和线上定制的模式,进行产品的推广和宣传。 3、各县(市)党委政府加强对当地特色文化产业的整理力度。通过分类、筛选、考察等方式推荐相关企业入驻文化产业园。 4、政府部门加大扶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园区特色文化经营企业(工作室)的发展。 5、强化特色文化产业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 |
||
|
||
复函原件 肖昌菊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发展文山州特色文化产业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十二五”以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州的实施意见》《文山州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文山州文化产业“走出去”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关于加快全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2015)》,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我们按照州委、州政府的部署,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改革创新。创新体制机制,充分挖掘文山文化,以打造文化精品为突破口,打造推出了《红色文山》、《唱响文山》《文化文山》《品味文山》、《游遍文山》《美丽文山》“六个文山”一系列文化精品。通过不断推介和打造,以“中国祖母绿?世界帝王绿”为文化内涵的麻栗坡祖母绿产业雏形基本形成,同时马关石榴石、砚山玛瑙等有色宝石正成为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珠宝。西畴县兴街镇、砚山县白沙坡村被评为“云南十大刺绣名村(镇)”,正逐步成为我州刺绣产业重要品牌。以云南伴手礼开发运用为契机,推荐我州三类共10余种产品备选云南伴手礼,提高知名度;在多家媒体上推出“文山寻宝”宣传推介我州民族工艺品,积极培育民族工艺品牌。二是加大龙头企业培育。集中力量扶持培育了云南帝贝儿宝石有限责任公司、文山钰幅戎民族刺绣有限公司、文山映象传媒有限公司、广南县跃升民族银饰工艺有限公司、西畴千之刺绣文化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重点文化企业。其中,云南砚尊玛瑙文化有限公司、文山钰幅戎民族刺绣有限公司、文山州风驰传媒有限公司、文山天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文山鼎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南世外桃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丘北县旅游开发公司等28户企业为省级文化产业后备骨干企业。三是积极培育中小型文化企业。截止2016年6月,全州新增了砚山县窑上民间陶艺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旺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丘北奇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文山市红土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各类特色文化企业11户中小型文化企业,涵盖民族工艺品生产、信息网络、艺术培训等领域。全州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发展到1932户,从业人员9176人。一个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大中小协调发展的良好文化企业生态基本形成。四是抓项目带动。重点规划实施了中国祖母绿宝石城项目、苗乡三七文化产业创意园项目、阿迷啦民族文化产业园项目、西畴兴街千之刺绣文化园区项目、钰幅戎民族刺绣基地纸厂村项目等一批具有较好前景的文化项目。“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文化产业专项经费 7111万元,其中省级专项经费1070万元,州级资金1250万元,县级专项经费4791万元,重点扶持了广南地母文化、中国祖母绿宝石城、西畴县千之刺绣文化产业园区等重点项目,规划实施了博雅布艺产业研发销售中心、白沙坡手工刺绣产业基地、广南跃升民族银饰厂等多项特色文化产业项目。2016年以来,继续抓好文山钰幅戎年产22.5万件壮苗彝民族刺绣工艺品生产线搬迁技改、云南民族布艺产品研发销售中心、西畴县千之刺绣文化产业园区、文山新传媒影视产业基地、广南县跃升民族银饰厂建设等一批重点特色产业项目的实施,项目进展顺利;规划并组织申报了砚山玛瑙创意加工及营销项目、丘北奇艺木雕根艺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文山少儿艺术培训标准化建设项目、砚山县江那镇窑上土陶技艺提升项目等20个特色产业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多类特色文化产业正在兴起,一批特色文化企业正在壮大,一纵一横文化产业带正在形成。预计通过10到20年的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州GDP的比重将得到提升,文化产业将成为全州战略性支柱产业。 目前我州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认识不高。 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热衷“抓见效快的产业”,文化产业在发展战略和规划中难以摆上应有的位置。二是体制不畅。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部分文化体制机制不能适应文化产业增长阶段的变化。部分行政主体机构不明,职能不清,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体制机制不健全。三是基础不牢。财政投入相对不足,产业发展的基础不牢靠。四是产业不强。文化产业总量偏小,规模效应不够,文化企业实力不强。五是政策优惠落实不充分。在税收、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落实层面,落实不到位不充分的现象仍然存在,政策的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六是市场主体发育滞后。目前,我州文化产业运营主体缺乏,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资本”的手段和形式单一,丰富的文化资源尚未形成有实力的文化产业支柱。 为进一步加快我州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州文产办组织编制《文山州文化创意“十三五”规划》,并已于日期发布,对全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出了“一园两带五产业”的布局,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思路措施。同时,协助州发改委编制上报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石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把宝玉石、观赏石产业纳入石产业规划,并作为重点布局,提出了“一都、一路、一街,两带、三城、五片区”的宝玉石产业发展思路。各县(市)也结合实际基本编制完成本县(市)的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工作。您提出的5点具体建议已纳入州规划和各县(市)的规划。在下步工作中,我局将配合州文产办等部门抓好落实。 感谢您对我州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
版权所有:©2016-2022 广南县跃升民族银饰工艺有限公司 备案号:滇ICP备16009103号 滇公网安备 53262702003017号
公司地址:广南县莲城镇跃升银饰产业园 联系电话:0876-5150776 18087612367(陆经理) 17708761446(赵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