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广南县跃升民族银饰工艺有限公司始建于1956年的合作化时期,当时属县五金厂的一个生产车间,由于民族饰品需求量大及民族文化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了1981年该厂正式从原五金厂分离出来,挂牌成立“广南县民族银饰工艺厂”,先后被国家轻工部、国家民委、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单位和部门确定为在文山州境内唯一一家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的厂家,承担全州各少数民族饰品生产和加工任务。几十年来,我厂不断创新、开发、产品精益求精,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现拥有固定资产240万元,职工28人,其中:退休职工9人,管理人员5人,各类技术人员(经济师、工艺师)14人,所生产的产品有9个系列(即:①民族民间饰品系列;②戒指系列;③耳环系列;④项链系列;⑤餐具系列;⑥各类锁类系列;⑦金饰品系列;⑧银浮雕画系列;⑨各类仿古银鼓系列,共计1900多种品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产品工艺精湛、造型古朴典雅、构思新颖别致、图象端庄秀丽、浮雕密适当、形象逼真、富有立体感,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民间文化内涵,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各大中城市和少数民族地区,还远销我省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从2010年到2011年间,共完成销售收入1050万元,上缴各种税费260余万元,实现利润160余万元,全省设专营店10个,并建有自己的销售网站、生产的民族工艺品、文化产品,先后荣获省优、部优、金鸡奖等称号,共获各类奖牌70余块。
二、主要做法
(一)沿袭传统工艺 打造一流特色品牌
广南世居壮、苗、瑶、彝等民族自古就有穿戴银饰、使用银制器皿的习惯,以此作为“纯洁、友谊、真诚”的象征,把银饰当作神灵和吉祥物。广南金、银、铜矿储量丰富,唐宋时期,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逐渐传入广南并开发矿产资源,民族银饰生产和加工随之应运而生。《云南少数民族》一书中称:“各地区壮族支系都有自己的铁匠,银匠……技艺都颇高明”、“富者耳坠银环”,“凡衣…均镶有银纽扣和绣有花边图案…”。民族银饰品生产加工历史悠久而丰富。远近闻名的距广南县城80公里的八宝镇坡现“银饰村”, 能工巧匠层出不穷,还有30人长期从事民族银饰加工,师承以家庭为单位代代承传,手工制作银饰至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广南民族银饰生产由个体转为集体,1958年组织银器社,1981年成立民族银饰厂,部分职工来自坡现“银饰村”,2012年改制为广南县跃升民族银饰工艺有限公司,现为云南省生产民族银饰工艺品的四个定点厂之一。生产9个系列1900多种饰品紧紧抓住广南壮乡浓郁古朴的民族风情,创造一流的特色银饰品,深受世人青睐。先后开发出具有地方民族文化内涵的银鼓、仿古铜鼓、文山的三七花、老山兰、历史文化名城画——广南、梅兰竹菊、清明上河图、富贵图、金玉满堂名画等二十多种室内装饰画,投放市场后深受各类客商的喜爱,产品供不应求。1989年以来先后有30多种产品荣获“省优”“部优”称号,1990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为全国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1993年在北京“七五”星火计划科技博览会上有18种产品获国家金奖。
(二)推行手工制作 实现“土”中见奇
生产饰品从采购金、银、铜原材料→设计工艺图案→制作钢、锡质模具,以及镕化原材料→按设计要求进行半机械化加工(扎片、扎丝)→进行手工艺制作形成成品→洗刷、抛光→包装销售的整个技术流程,除必须机械加工的部分外,均采用工匠们世代相传的传统手工操作,厂里还选派专业技术骨干到云南省文化产业学院去学习深造,以便提升传统工艺水平,使每一件饰品做工精细,神形俱现,络下独特的民族文化印痕,而又富有令人平中见奇的创意。整个银饰传统工艺的生产加工演示,已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项目,对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并推进滇东南地区民族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促进当地文化、经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已被县文产办列为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加以扶持。
(三)做好创意包装 优化售后服务
一个好的产品没很好包装,那它的价格、档次是无法提高的。因此,该厂在抓产品质量的同时,非常注重产品外观包装设计及说明,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大量资金的投入,到目前为此,我厂生产出来的产品有98%设有精美的包装,实现外有精致包装,内有产品收藏证书,收藏证明设有该产品的规格型号、含银量、重量、产品编号、收藏说明等,并建立每件产品档案及售后服务体系,实行售后三包政策(包质量、包换、包终身免费清洗等)业务。使顾客购买该产品时无后顾之优,卖得放心,用起开心。该厂还多次被州庆、县句町文化节、云南省国际旅游节、云南省省运会等组委会加工生产纪念币、纪念章,并得到各组委会的高度赞扬。
(四)把企业做强做大,创一流文化产业品牌
为扩大民族民间文化产品,扩展民族工艺品的生产规模,把现有的2000平方米的厂房和设备搬迁到县城新区二级路旁进行扩建,项目征地30亩,新建饰品加工车间和产品展示厅1500㎡,停车场2000㎡,添置各种机械设备60台(套),培训各类技术人员:其中各种机械设备专业人员30名,营销人员60名,培训各种技术传承人60人,培养各机械师、工艺师、设计师、经济师30人,生产规模设计为年生产黄金饰品4万克、白银饰品200万克,各类民族文化产品(工艺品)200万克、铜饰品8000公斤。
该项目建设已纳入《广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项目建成后,可安排就业岗位150个,年生产黄金饰品达4万克,销售收入1280万元,白银饰品200万克,销售收入3000万元,铜饰品8000公斤,销售收入440万元,总销售收入合计4720万元,以35%含税利润计,年获利4720万元×35%=1650万元,除去上缴17%的增值税外,获纯利润850万元,随着广南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步伐的加快,可大大缩短投资成本回收年限。
(五)拓展营销网络 占领国内外市场
广南县民族银饰厂在县城设有“金店银楼”销售部,并相继在州内的文山州府、丘北县、富宁县及昆明等地设置分店,省内玉溪、曲靖等部分地区设有专柜,产品国内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国外远销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澳门、东南亚等地区,产品市场供不应求。随着我省与周边多民族国家(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等)贸易往来不断扩大,为该厂民族旅游产品、金银饰品及仿金银制品拓展了国际市场。而且,依托该厂技术指导单位—昆明贵金属研究所的业务信息网络平台,推向港澳台、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展销和出口业务快速加大。
三、创优发展空间 追求新的跨越
由于该企业虽文化内涵丰富、工艺历史悠久,但因作为文化商品打造的起步晚、起点抵,工艺含量高,资金周转慢,加之无生产机械操作,多用手工生产等原因,导致企业发展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快,后进不强,企业积累太小,使企业在发展中失去许多良机和机会。公司正大力争取生产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税收优惠、流动资金扶持、技术人员培训、人才引进等文化产业发展环节中寻求新的突破,力争“十二五”内实现总投5000万的厂址搬迁工程,强化品牌塑造,将广南银饰工艺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传统银饰品牌产业,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扎实推进民族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
版权所有:©2016-2022 广南县跃升民族银饰工艺有限公司 备案号:滇ICP备16009103号 滇公网安备 53262702003017号
公司地址:广南县莲城镇跃升银饰产业园 联系电话:0876-5150776 18087612367(陆经理) 17708761446(赵经理)